来源:尚文娟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7日 浏览次数: 10269
驻进新办公大楼已经一周多了,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让人倍感舒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也慢慢开始适应……
望着办公桌上的几盆绿色植物,我不禁觉得这一切来的好“突然”,如梦境一般,好像昨天我们还在涵江的那个熟悉的院落,而今天就到了海西科技园区---我们二局的驻地。仔细想想,这一刻,我已经等了近十年,我也为之奋斗了十年。
回望十年前,大学毕业满怀憧憬的我选择离开家乡,选择挑战自我,只一个“我要到南方去看看”的简单想法让我来到了闽南地区这个陌生的城市——福州,我以为这里就是我抛洒青春的福地了,没曾想经过半个月的短暂停留之后,我被安排到涵江工作。
虽然我用了最快的时间来适应涵江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何时再回到福州却成了我心底的梦想。直到后来搬迁福州被提上日程,我才恍然明白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整个二勘院的梦想,二局的梦想。
2002年,还是整个地质行业乍暖还寒的时候,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送来了希望的曙光(国家出台一个鼓励到西部找矿的政策,也就是西部地质资源大普查项目)。到西藏找矿的难度不比在内地,同行的地质单位有的是积极响应了,有的依然不敢冒这个险。而当时我局、我院的现状就是缺资金、技术也不突出、手里的项目还不能够解决职工的温饱,所以基地搬迁也只是个愿景,一个梦想。为了解决单位当前的现状就必须找出路,领导班子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预估了去西藏的种种风险之后,最终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地质队伍进藏,就这样第一批只有6个地质队员的工作小组向西藏山南这片净土发起了挑战。
一年过去了,环境的异常艰苦,工作的异常艰难,这些都克服了,但是工作的成果在哪里?这犹如西藏的雪山,一眼望不到边。两年、三年过去了,工作小组依然寻不到矿点的蛛丝马迹。而我也恰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单位的,初来乍到,对单位的艰难情况也是一无所知,只听说西藏那个地方估计找十年也找不出矿来?(当时一部分人的消极态度),这就是当时---很不乐观的现实。纵然现实很残酷,但我们怀揣的那个到西藏找大矿的梦想依然在火热的燃烧着。
转年,就是2005年,在西藏山南某矿区的工作出现了转机,2006年确定见矿了,跟着后面几年的陆续投入,直到2010年荣获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2011年我院作为重要参与单位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当院长黄树峰代表冶金地质人站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苦与累,心酸和悲苦都和着欣喜与激动的泪水咽了下去。成果出现了,荣誉接踵而至,单位困窘的现状改善了,搬迁福州的工作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新的办公大楼的位置最终被确定在福州市闽侯县海西科技园区,在海西科技园一进大门的第一栋楼,与海西园的管委会大楼并联毗邻,楼上赫然矗立着“中国冶金地质”六个大字,甚是醒目,甚是气派。这个让我们期盼已久的“新家”在耗时了三年从选址到筹建完工之后,最终在2014年2月28日迎来了第一批入驻的“主人”。2014年3月25日,我们二勘院全体职工也正式入驻办公,同时标志着基地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这是历史的一个节点,这是二勘院、二局发展史的一个节点。十年的光阴在奋斗中稍纵即逝,十年的梦想在实干中得以实现,我们小小一个地勘院当时在全省都没有名气,到现在的全国模范地勘单位,最后我们却能参与国家的青藏高原大调查项目从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凭借的就是团结、奉献、科学、吃苦这四种精神。
我的梦想实现了,二勘院搬迁福州的梦想实现了,二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集中办公的梦想实现了。
而今,当我们都整齐的坐在这栋大楼里办公的时候,当我们凭窗远眺、静心品茗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来的是多么的不易?
如果说单位是一叶小舟,那水就是我们共同的汇聚,而小舟载着新的梦想也要继续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