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陆东玲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0日 浏览次数: 1100
大地质改革发展路上的答卷人
—记院生态环境部副经理郭腾飞
郭腾飞,男,中共党员,现任冶金地质二勘院生态环境部副经理,曾荣获省直机关“最美青工”、二局(集团)“先进个人”,多次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绩效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
2013年7月,郭腾飞怀揣着地质报国的梦想,从河南焦作来到了福建榕城,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13~2020年期间,他参与的各类地质勘查、调查、评价、地灾、规划等项目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包括德化县某矿区金矿勘查、西藏4幅地质矿产综合调查、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风险调查评价、场地水文地质及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储量地质报告、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等项目,其中《福建某地区稀有、稀土矿调查评价》项目,圈定了4个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圈定了5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靶区;初步估算333+334类别Nb2O5金属氧化物资源量为15484.84吨,达大型规模,为新发现矿产地;项目成果报告评为“优秀级”。
他长期奋斗在生产第一线,从青藏高原到八闽山区,从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到人烟稀少的荒山丛林,从凛冽刺骨的风雪到汗出如浆的酷暑都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追梦的脚印,从晨曦到星辰,都见证过他伏案赶写报告的艰辛,他以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出了一张张地质蓝图。
“工作一丝不苟,责任心特别强”“经常看到他在加班,下班也加,周末也加”“业务能力强,干事创业积极性非常高”,提到郭腾飞,同事们纷纷为他点赞。
在工作面前郭腾飞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项目做好。2016年,他担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岩体及外围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技术副负责,在遇到问题时就用本子记下来,在西藏高强度的野外工作之余,查阅专业书籍,与地科院老师交流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科研理论水平。在与大家不懈努力下,项目组通过对丁青蛇绿岩构造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的分析研究得出研究成果,总结圈定找矿靶区4处,提交铬铁矿预测资源量合计58.91万吨;同时创新蛇绿岩新的填图方法和填图单元,研究成果得到了地科院院士和评审专家的肯定,并顺利通过成果报告验收,获评“优秀级”。
在全身心投入地勘事业的“赶考”路上,他迈着扎实稳健的步伐,从技术员到项目负责再到副经理,他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努力钻研技术,经过一次次的锻炼,换来了他日益精进的技能,市场业务能力,综合管理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在他主持和参与的项目里,共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和科技核心19篇,其中1篇荣获了福建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20年,根据总局提出的“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和院转型创新提效发展思路,冶金地质二勘院成立了生态环境部,旨在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与传统的地质勘查板块形成组合优势,探索“生态+”的新业态模式,寻求进一步加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突破,立志既做金山银山的勘探者,也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领域、新市场,郭腾飞与团队摩拳擦掌积极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充分了解市场,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等项目、要项目”的思想,主动出击,勇闯市场,从前期的陌生拜访、洽谈到后期的项目落地,其中的付出艰辛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知重更负重,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市场,使他深刻认识到单位需要多条腿走路:既要坚持守主责稳主业,又要开拓新领域市场,为单位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他与团队在缺少生态环境相关资质、技术人才、业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借鸡生蛋”模式,与科研院校、技术领域领军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为项目标前设计、执行过程及技术质量进行指导,积极培养一支“新生态+”的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精细化组织协调,保质保量保工期,注重维护客户,积极与地方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形成以技术养业务良性循环模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团队不断努力,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郭腾飞所在的部门在近三年的开拓市场中,开展了传统地质勘查、“三合一”方案、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等大地质类相关业务;承接了福建省内多个市县区的农业类项目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类项目;通过与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申请了3个科技创新项目,培养了科技创新型人才。他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三年共计签订项目合同30份以上,签订合同总金额近3000万,为冶金地质二勘院转型升级提供了业务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地方树立了良好的单位品牌形象。
回望来时路,初心长在,展望新征程,壮志满怀。他说:“青春因理想而激昂,人生因执著而铿锵。我还年轻,对自己的理想必定会‘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实的干劲为冶金地质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致知力行、踵事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