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职工作品 >

在精耕“三普”中擦亮地勘名片

来源:张安顺、徐松明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浏览次数: 111

打印

       2023年12月2日,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二勘院)承揽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项目,以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服务最好的战绩圆满收官,涵江区农业农村局邀请二勘院外业采样人员和省、市各级质控、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喜庆时刻。

厉兵秣马担重任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土壤普查要摸清家底,需要可靠的数据作支撑。自去年国务院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以来,二勘院党委高度重视,将努力争取和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密切企地合作的难得机遇。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地质大讲堂”技术培训和福建省举办的“土壤三普”培训班,数十人考取了省级土壤普查办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现场实地讲解,以过硬的技术力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成功承揽了莆田市涵江区等三地共五个县市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项目。通过抓队伍建设、抓工作质量、抓标准规范,为实施“三普”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克难关

       涵江区“三普”外业采样从9月开始至12月初结束,历经秋收和秋冬种重要时间节点,当地轮作时间一般为国庆节前后,农户轮作时会再次施肥,而三普外业采样规程要求必须避开施肥点,避免内业检测数据不可靠。农业农村局与外业采样队伍针对这种情况,密切沟通商量,因地制宜统筹全区作物类型、收割进度、施肥习惯等实际情况,研究确立了“先平原、后山区,先耕地、后园地和林草地”的作业思路,科学制定采样计划,破解轮作时间问题。

       外业采样队伍在调查采样前,需要向农户说明土壤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征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详细调查样点处的种植和施肥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按照采样规范,把握采样的每一个流程,保证采集的每一件样品符合规范要求。为加大土壤“三普”宣传力度,涵江区农业农村局与外业采样队伍经讨论研究,提前谋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召开培训会和运用微信公众号、LED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壤“三普”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和科学规程,积极调动一线质控人员和农户的积极性,为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支持氛围。

开拓创新提质效

      土壤普查外业采样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加之福建省地形地貌多以丘陵、山地为主,涵江区347个表层土壤样点,过半分布在山区。山区的土路荒废或被洪水破坏,导致车辆无法通过,需步行前往,且样点平均需要1到2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点位,这给外业采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窗口期短,涵江区三个外业调查采样小组早出晚归连续作业,晚上回来又要对采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向省、市、区各级质控专家请教学习,不断提升采样技能、采样质量、采样速度。通过不断的磨合、调整,最终形成一套相对比较流畅的采样流程。由于前期采购的工具实践验证还不能很好地应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外业采样队伍想方设法自制采样工具,并不断加以改进,极大地提高了采样的效率。项目组的同志们加班加点赶进度,白天跑外业、调查采样,晚上挑灯完善、上传相关资料。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与时间赛跑,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提前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工作,为涵江区“三普”内业制样、检测“抢”到宝贵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精神,用实干精神诠释了地质工作的使命担当。

      据悉,二勘院承揽的三地五县市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项目在全省同期作业队伍中处于前列,他们以优质高效的地质服务再次擦亮了冶金地质在福建地区的地勘名片。下一步,涵江区“三普”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内业上来,有序推进土壤样品制备、流转、检测、数据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等后续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土壤“三普”的各项工作任务。